2009年11月4日 星期三

佳釀展開鑼 中西醫學酒鑑


佳釀展開鑼 中西醫學酒鑑


(星島)2009113 星期二 06:30


(綜合報道)


(星島日報    報道)於早前蘇富比在本港拍賣紅酒成績斐然,而近日不少酒商更大搞展銷會,本港品酒市場雖龐大,愛酒者眾,但同時亦不可忽視酒精對健康的影響。一連三日(114日至6日)的國際美酒展明天(114日)開鑼,品嘗各國美酒前,且聽中西醫學專家詳述箇中利弊。


  文:Ann


  部分圖片:星島圖片庫


  男女標準各異


  近年不少研究均發現,適量飲酒能提升身體好膽固醇含量,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及中風    ,但酒精成分同時增加致癌機會,對健康有利亦有弊。那究竟飲多少才為之適量,不會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?中文大學公共衞生學院營養研究中心註冊營養師丁韻萍(上圖)指,據美國    癌症學會及美國心臟病    協會指引,男士每天不宜超過兩份酒精,女士則不宜逾一份,而因不同酒類的酒精濃度各異,故也具不同飲用分量:



  紅、白餐酒:每份五安士(一杯)


  啤酒:每份十二安士(一罐)


  烈酒:每份一點五安士(一杯)


  富含抗氧化物


  從營養學角度,丁韻萍指除紅、白餐酒外,其他酒類的營養價值甚低,酒精及卡路里乃主要成分,「紅酒含有多酚及類黃酮,有助降低血液中出現炎症,減低患心臟病、中風及血小板凝固的機會,保障血管健康。此外,紅酒更含有其他酒類找不到的豐富抗氧化物白藜蘆醇,有研究指出,每天飲用不超過五百四十毫升紅酒,有助預防老人癡呆症    。」研究顯示,小量酒精可以減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。每天攝取二十至四十克酒精最適中、每星期飲用四至五天最適宜。


  嗜飲反有礙健康


  丁韻萍提醒大家,適量飲酒雖然有助預防部分疾病,但不飲酒人士亦毋須為健康而飲用。除了喝酒,還有很多方法維持健康,「例如紅酒中的白藜蘆醇成分可在提子中找到,很多抗氧化物在水果及蔬菜中,也可攝取得到,且做運動亦能增加體內好膽固醇,故並非一定要喝酒。」對慢性病者如患有高血壓、高血脂、尿酸、糖尿病    ,以及孕婦、兒童及情緒病者更不宜嗜酒。


  過量很易致胖


  適量飲酒對健康有幫助,但過量飲用則有損肝功能,「由於酒精毋須消化,進入體內二十分鐘便直達血管,肝臟隨即為酒精毒素進行過濾及分解,長期飲酒有機會令肝臟不勝負荷而損害肝功能,更易致營養不均衡。」丁說。


  除此之外,過量酒精亦易致熱量超標令體重上升,多餘熱量會轉化為脂肪積聚於體內,令血管閉塞,增患心血管毛病及脂肪肝的風險。「相比餐酒,烈酒熱量及酒精濃度較高,對腦部刺激較大,不習慣飲酒人士應盡量避免飲用。過量飲用對心血管、腦部及腸胃健康影響較大。」她建議飲酒時,最好在正餐中扣除三分一碗的五穀類,以免熱量超標。酒後要飲用足夠水分,補充流失水分。


  驅寒作用有限


  中醫認為過分嗜好杯中物不但對身心有害,嚴重者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及社交關係,但有需要者適量飲用,則有助改善身體毛病,強身保健。註冊中醫師陳漢雄(上圖)表示,酒精具行血作用,提升身體熱能,體質偏寒者可適量飲用,體質偏熱者則不太適宜。患有高血壓、心血管毛病人士應避免飲酒,以免心血管負荷過重。


  可致毒素積肝


  酒精最傷肝、脾,而肝主疏泄及排毒,脾臟則負責吸收營養。過量攝取酒精令肝臟不勝負荷,久而久之令毒素積聚於肝臟,破壞肝功能,易致炎症、黃疸及不同病變如肝硬化    ,陳醫師說︰「酒精含乙醇,體內積聚過量乙醇容易氧化成為乙醛,以致基因變異,令細胞病變形成癌症。」過量酒精亦影響脾臟攝取營養,易致營養不均衡,「中醫早有脾氣弱、中氣弱,飲酒過多削弱中氣之說。」


  主治通經絡淤塞


  陳漢雄表示部分中式酒類如糯米酒具補身作用,「糯米酒又叫釀造酒或糧食酒,由於酒精含量低,可加入菜餚中同煮,孕婦生產或小病後適量飲用有助調補身體。部分藥酒更可紓緩風濕病症,具通經絡淤塞作用,「鹿尾羓、紅花、丹參、杞子等藥材浸製的藥酒,每天飲一小杯,可行血通絡、驅風濕,鹿尾羓可補腎壯腰,釀酒飲用,腎虛者適合。」


  患者最忌蒸餾酒


  中式酒類中,以白酒酒精濃度最高,故被稱為中式烈酒,「在釀造時加入蒸餾程序,每蒸餾一次,酒便濃縮一次,故蒸餾次數愈多,酒愈醇同時愈濃,例如孖蒸、三蒸均屬高濃度烈酒,不習慣飲酒人士應避免飲用,慢性病者尤其心血管毛病患者更忌飲。」陳醫師說。



  ■高血壓人士不該喝酒。


  酒類


  紅、白酒; 啤酒; 烈酒


  每安士 卡路里


  25kcal


  13kcal


  73kcal


  每份熱量


  125kcal


  153kcal


  110kcal


 

1 則留言: